人命關天時
最怕聽見4個沒有

有一天早上,當我上班收到一封標題為《悲傷新聞》的電子郵件,我打開郵件並開始對著熟悉人名,
一個接着一個名字的唸著,突然感覺像被迎頭重擊。

|

英國倫敦荷門頓大學醫院(Homerton university Hospital)
的檢驗師Miss. Ton致慈濟基金會信函

向下閱讀專題
慈濟基金會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倫敦的信件,裡面滿是一位醫療工作者看著站在第一線同仁紛紛被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感染,而感到泫然欲泣的心情。
 
「起初,我根本沒有想到我們正處於大流行時期,因為它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,仍然像是一部電影。」某一天,Ton女士打開醫院首席執行官發給全體同仁的信件,這是一份因為罹患新冠肺炎而不治的名單,「他們不僅是醫生或護士,還包括健康訪客和物理治療師,一個星期内有四個人往生;之後的二十四小時内,在另一封《悲傷新聞》電子郵件中,加護病房護士和退休護士也被宣告離世……」
 
有別於其他十萬火急的求助信件,Ton女士的這一封信,其實是向慈濟表達感恩,因為在4月份疫情猛烈之際,慈濟就已經把最需要的防疫物資送到英國,無條件地發送到倫敦、曼徹斯特的醫療機構或長者照護單位。這對像Ton一樣對疫情前景感到徬徨、恐懼的醫療第一線人員來說,慈濟的舉動就是雪中送炭。
 

前所未見大搶貨

 
當全球防堵新型冠狀病毒疾病(COVID-19)疫情的「戰疫」開打,人類走向另一個全新的生活常態,身為跨國慈善組織的慈濟,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救援模式——過去慈濟接到求助訊息,志工就會進行現地勘查、蒐集資料來進行評估援助,再集結資源來親自發放,所秉持的「直接、重點、尊重、及時、務實」等五大原則,卻在這一場前所未見全球性的災難中,因各國紛紛施行封鎖政策而寸步難行。
 
要支援醫護人員,就要有符合標準的防護衣,當全球都在「搶貨」,慈濟基金會也善用志工遍佈各地的優勢,在中國大陸疫情趨緩的情況下,由廣州、蘇州等地慈濟志工組成「防疫物資採購小組」,專門處理瞬息萬變的問題:工廠原物料緊缺、物資漲價;防疫物資出口要合乎各種證照要求;國際航班減少,國際物流倉庫物資爆滿;海關驗貨時間冗長,航班運輸能力不確定等種種考驗……
 
慈濟「防疫物資採購小組」召集人唐惟良說明,光是防疫物資品類多、涉及的標準也很多,就讓這一群志工暈頭轉向。「有歐洲CE標準、美國FDA標準,以前完全不懂,有時好不容易找到某個符合標準的廠商,興奮地傳回臺灣(確認);可是大家研究後說標準不符,我們瞬間跌到谷底。」
 
小組志工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人命關天,所以沒花太多時間沮喪,從3月中下旬開始,許多志工都是清晨三到四點就起床,從整理數據、起草當天該進行採購合約開始一整天的工作。專業不足,勤奮來補,志工除了透過學習,也增加第三方來參與考察及建議,幫助志工們在採購迷霧中避開風險。每每在與商家通電話時,志工總是不忘說一句:「我們現在不是做生意,是一起為對抗疫情共同作戰……」
 
長達兩個多月的奮戰,許多廠商從沒聽過慈濟到被志工的真誠與積極所感染,唐惟良統計整體所洽談過的供應商上百家,簽約合作的也有二十多家,籌備了預計送往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地區。
 

關關難過步步走

 
過了採購的那道坎,還有運輸的這個關。廣州慈濟志工張玲因為過去有印尼公司的採購出貨經驗,被拉進慈濟海外防疫物資採購小組,她每天最怕聽到貨運行回報「四個沒有」:「沒有航班、沒有艙位、沒有通關放行、沒有趕上航班。」張玲說明,全世界都在中國大陸採購醫療物資,但是飛往各國的航班劇減,而且海關對於出口醫療物資四次更新政策,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監管、查驗,導致海關貨站物資爆滿、通關速度很慢。
 
張玲必須更有耐心,更加敏銳地掌握每一個貨運動態,只要一有機會出現,就發出信號給志工團隊,動員大家迅速完成物資整理分裝、貼標出貨。疫情期間,廣州機場的國際物流貨倉爆倉,為了容易辨識慈濟的援助物資,志工需要重新貼上慈濟標誌;但因為貨倉白天工作忙碌,這些動作全部需要在晚上十點後進行,廣州志工數十次往返國際貨倉,常常在凌晨時分完成任務。
 
4月18日晚上,廣州、佛山等地30多位志工才從晚上十點半開始忙到凌晨,完成了一批上千箱重達12噸的防護服入倉工作,準備送去往菲律賓、宏都拉斯、莫三比克、尼泊爾和獅子山共和國等六個國家;誰知凌晨一點返程時,志工在路上又接到資訊,還有835箱的手套需要搬運入倉,於是其中10個人折回去幫忙,又忙到至清晨三點才完成。

唐惟良說明,志工在慈濟中歷練,常年都在為不認識的人忙碌,經歷的事情多,即使在最困難時,心中也總有一絲曙光,相信證嚴上人說的:「辦法總比問題多,相信用愛就可以化礙。」